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今年装配式建筑终于迎来了春天。自2016年以来,相关“装配式建筑”的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要求,要全面落实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代表建筑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主流发展的装配式建筑受到了各地政府和行业、企业的追捧。进入2017年,全国各地装配式项目陆续开始破土动工。
江苏盐城市
1月24日下午,中鹰国际装配式建筑科技产业园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将正式落户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洋经济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80至100亿元,年税收可达5至10亿元;项目建成并经3至5年培育扶持,引进一批以德国为主的家居配套企业后,园区正常运转年产值可望超100亿元,税收超10亿元,解决当地就业4000—5000人,有望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标杆性国际标准装配式建筑工业产业园。
该产业园的优势是“以经典的设计延长建筑的生命,以健康安全的环境保障业主居住质量与生活层次”为理念,立意引领高尚住宅潮流的房地产开发,该模式在新型建材开发使用上走在全国前列。装配式工业产业园项目符合国家、省、市发展方向,是朝阳产业、黄金产业,与亭湖区重点发展的新特产业方向吻合。
天津市
2月4日,北京住总集团表示,北京住总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2016年底在天津林亭口镇工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一期占地600亩,总投资9亿元。预计今年三季度实现规模生产。
北京住总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由住总科贸公司为主体进行投资建设。产业园区中将建设以PC板等装配式建筑部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构件、城市轨道交通盾构管片、内装工业化产品为主的生产线和装配式建筑BIM科技研发、展示、培训、商务中心等设施。
实现规模生产后,年纳税可达3600万,并带动800人就业,对林亭口镇新型建材为主导的产业定位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同时可为全区实施住宅产业化、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优质部品和配套服务。产业园还规划有占地约4000亩的二期工程,并计划在未来形成“百亿园区、万人就业”产业格局,树立起智能化生态工业示范园的标杆。
住总科贸公司负责人介绍,园区投产之后,将极大地提高各类预制构件的产能,缓解供需矛盾、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园区还将按照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承接门窗、暖通、保温材料等一系列装配建筑转移项目并助推产业创新升级。
山东青岛市
2月9日,中德可持续建设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举行。未来5年,该生态园将以中国被动房及装配式建筑标准为核心,在投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建成生产、建安施工、认证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全产业链的分工协作,面向全国输出技术和装备。力争到2020年,建设2~3个建筑体量在20万平方米的被动式建筑,引进5~8家国内外被动房行业重点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首个且具有先进性、示范性意义的被动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山西太原市、大同市
2月10日,今年山西省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太原、大同两市率先推进,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预计上半年投入生产。
太原市、大同市作为重点推进地区,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及桥梁、地下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率先采用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技术,农村和景区要因地制宜发展木结构和轻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今年要求达到5%,其它城市也将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更有利于培育新产业和新型建设队伍,促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打造首都建设精品工程的重要途径。2017年,装配式建筑不仅在项目工程上遍地开花,从各地政策来看,也是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姿态:
北京:三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北京市将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使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重要建造方式之一。
今年这三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将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城六区和通州区地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其他各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的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也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陕西:完善装配式建筑系列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2017年1月,陕西省省住建厅发布有关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和施工工艺系列工程建设共计22项地方标准。系列标准将于近日实施。
此次发布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系列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从装配式结构的加工制作、运输,构件的进场检验,施工机具的配置、选型,构件吊装工艺,构件连接工艺,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质量验收标准、现场组织管理,构件连接性能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促进陕西省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都有重要意义。
山东:用公积金贷款买装配式建筑 贷款额度可上浮两成
近日,山东省就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印发了相关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2017年,全省设区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造,政府投资工程应使用装配式技术进行建设,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左右;到2020年,济南、青岛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上述实施意见中提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住宅,将按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给予支持,最高贷款额度可上浮20%,具体比例由各地确定。
江西:力争今年装配式建筑达200万平方米
江西南昌市将出台具体优惠政策“招大引强”,力争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0%以上的增长目标,装配式建筑达到200万平方米。
为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江西将积极吸引有实力的装配式建筑企业来赣投资发展,推动省内骨干建筑企业与省外强企合作。用好用活用足鼓励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政府投资性的公建项目、保障房建设等设定刚性比例发展装配式建筑。
同时,江西还将加快技术和管理方式创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利用力度,发展绿色、低碳、可循环的新型材料,引导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协调发展。进一步消除市场壁垒,取消一切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歧视性的“土政策”,营造建筑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广东深圳:利好政策三连发,激发行业发展
深圳市迎来了装配式建筑重大利好政策的1、2、3号文三连发。一连串新政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业内各单位的发展积极性,同时预示着2017年深圳装配式建筑将迎来更多新机遇、开创更多新局面。
要真正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各地政府应营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体系,使政策措施和制度体系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协调,培育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深圳市政府研究出台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和导则,制定和落实各项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基础的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完善,逐步引导更多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市场,形成可持续的市场运行机制。
浙江宁波:推广装配式建筑,3年后要占到新建建筑的三分之一
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宁波绕城高速以内范围新出让的土地,所有的项目一律要求配比装配式建筑。绕城高速以外的各县市区城区,30%以上的项目要求采取装配式搭建。依照既定目标,到2020年,宁波所有新建建筑当中装配式建筑的数量要达到35%。
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若干意见》,采用“引”和“逼”相结合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所谓“引”,主要是给予建设单位面积奖励、提前预售等政策;“逼”则是在土地出让时强制加入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如绕城高速以内范围新出让的土地,所有的项目一律要求配比装配式建筑。绕城高速以外的各县(市)区城区,30%以上的项目要求采取装配式搭建。
2017年装配式建筑发展势头史无前例,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同样前所未有。伴随我国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大力宣传政府的各项产业化政策同时,还需积极推广预制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构筑预制建筑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企业和广大技术人员的合作架起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