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温材料网!
保温材料网

以环保“红线”倒逼防水行业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建材报 2017-10-17 阅读:269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随之扩大,防水材料迎来了发展良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行业内也存在着落后产能过剩、集中度低、“非标”产品充斥市场等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防水行业的发展步入拐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很多专家看来,应当将“环保”作为一条红线,倒逼行业淘汰掉所有在红线下的产能,借此缓解产能过剩危机,同时应对越发严格的环保压力。


政策频发 企业压力增大


当前,“绿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大了环保监督检查力度,给工业企业戴上了“紧箍咒”。


2014年4月,《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表决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保工作从以经济发展为先的被动治理转变为确保生态文明的主动防护;监管模式从点源污染监管转变为面源污染监管;对于企业污染主体而言,引入“按日计罚”概念,罚款总额上不封顶;治理环境不作为等官员将引咎辞职。


2015年8月,《大气污染防治法》通过修订,修订后的该法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要求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对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加大了处罚的力度。修订后该法条文有129条,其中法律责任条款就有30条,规定了大量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并有相应的处罚责任。


今年4月7日,环保部首批28路督查组成员分赴“2+26”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行动。4月7日至6月22日,共督查企业26127家,关停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17857家。8月,环保部公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攻坚方案中明确表示,对已经核实的量大面广“散乱污”企业,本着“先停后治”的原则,区别情况分类处置;要推进重点领域VOCs治理任务,在10月底前,各地基本完成整治工作,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企业,依法实施停产整治,纳入各地冬季错峰生产方案。


频频出台的政策和重拳出击的督查,让企业不得不对提高对环保问题的认识。


与此同时,防水行业内部也出台了不少指向性强的指导意见和行业准则,以提高对行业内企业进行环保方面的规范和约束。


2013年实施的最新《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第四条就规定,易产生烟气、粉尘等污染物的原材料在运输、装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当采取密闭措施;改性沥青类(含自粘)防水卷材的沥青搅拌罐、浸油池和涂油池应配置沥青烟气处理装置等。


《建筑防水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评价为导向,推广清洁生产,落实节能环保产业政策,优化产品结构;打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全要素发展路径,满足绿色建筑需求。


问题多多 环保不容乐观


即便有诸多政策对防水行业环保提出要求,当前防水行业在环保方面现状依旧是不容乐观,问题多多。


以沥青类防水卷材为例,其在生产需要大量使用沥青、滑石粉等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沥青烟、工业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会严重影响环境,因此提高污染物的收集率和去除率,减少沥青烟、粉尘、VOC等污染物排放量,保证车间排放的气体能够达到甚至高于国家环保标准,是防水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并有待解决的问题。


但行业的现实却十分残酷。在防水行业,拥有相关证照的合法合规的企业不足三分之一。换言之,业内存在大量无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在SBS改性沥青卷材生产过程中,不顾产能质量,常用废胶粉代替SBS改性材料,配以大量的废机油为溶剂;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入更多的石粉,迫使沥青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200度以上,加大了沥青烟气的处理难度,造成沥青烟气、废胶粉和废机油以及大量的污水恶臭在大气中弥漫,严重影响环境。这样的企业,生产全流程都存在问题,且只关注自身的利益,目光短浅,试想一家生产“非标”产品的作坊式企业,怎会配套废气、废水等处置设备呢?


此外,由于烟气处置等环保设备价格不菲,日常运行和维护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许多财力有限、对于环保认知不足的企业,出于对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的考量,不愿意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甚至不愿让已经安装的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防水卷材生产工厂都有环保设备,一般的环保设备都是采取活性碳吸附,用不了多长时间,活性碳就需要更换,成本比较高,所以有些企业的环保设备平时根本不运行,只在检查的时候打开应付一下。前不久,江苏扬州仪镇工业集中区一家防水企业,就因厂区配套废气处理设施大多数沦为摆设,均未同步运行被举报查处。


更有一些运营规范的企业担心,购置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环保设备后,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和资金压力增大。但防水市场本就混乱,如果其他不上环保设备、不规范运营的企业趁机浑水摸鱼,却反过来跟他们打价格战,将对其造成不小的伤害。


多方入手 促进转型升级


“绿色”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之一。要想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抓紧环保的“牛鼻子,”通过制定环境质量达标红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红线等环保标准,促使生产工艺低下,难以达到标准的企业退出,进而淘汰掉一些重复建设的低端过剩产能,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为此,也就需要多方入手,以环保为抓手,促防水行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以环保方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即便在环保风暴席卷全国的现在,仍有一些“散乱污”防水企业顶风作案。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环保督查和处罚力度,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置,清退和整改一批环保不合格企业。同时,财政部门也可出台相关政策,对中小防水企业环保改造给予一定的补贴,或是由税务部门牵头,在税收方面予以倾斜,激发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改进或环保设备购置节能减排的热情。


另一方面,防水企业作为行业生产与发展主体,更需要积极行动,通过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促进企业和行业转型发展。


防水企业应当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升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烟尘等污染物的同时提升防水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企业也可以积极对标外国先进的企业,引进并学习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等,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不仅如此,企业还应从源头入手,在原材料的选用和运输上下功夫,减少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气、水等污染,顺势提升产品品质。


此外,行业协会作为业内最专业的社团组织,也应发挥相应的作用。协会可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监督抽查等工作,通过树立环保标杆,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引导企业关注环保问题。此外,协会还可以通过制定和提升防水行业准入和生产的社团标准,以标准提升全行业的环保水平,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正如多位专家所言,防水行业还远没有摆脱粗放型管理和能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生产模式,这在一些中小型防水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环保压力虽然与日俱增,但也为防水行业提供了一个改变的理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机遇。如果能把握机遇,防水行业实现转型发展指日可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标签: 防水材料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