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温材料网!
保温材料网

防水行业:对假货说“不”

来源:中国建材报 2018-03-20 阅读:2472
  

近年来,防水行业发展成就斐然,但是建筑渗漏情况依旧“触目惊心”。市场上存在的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说严重影响着防水行业产品持续发展和建筑质量水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都就如何打击制假贩假、加大制假贩假的惩处力度等问题建言献策。事实上,对假货说“不”,不仅有利于防水企业、行业转型发展,对于提高行业质量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市场频现假冒伪劣防水材料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曾有不少读者在本报微信公众号留言,反映其在建材市场购买到假冒伪劣防水材料致使家中出现渗漏的经历。由于缺乏对防水材料及工程的相关知识,且防水市场并不规范,消费者极易购买到假冒伪劣的防水材料。这种材料不但不能防治或是修复作用,甚至可能使得渗漏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记者在北京丰台立高大厦附近“防水一条街”进行走访时,就发现不少店主公然贩售在低温柔性方面不符合国家标准的SBS防水卷材。而据专家介绍,低温柔性这一指标意义重大:一方面,低温柔性显示出卷材在低温施工展卷的最低温度,保证低温施工展卷时不会有裂缝产生;另一方面,低温柔性为施工良好的卷材在低温环境下服役时抗形变的最低温度,低温性能差的卷材冬季会出现卷材开裂问题,导致渗漏。


北京管庄一处建材市场内,记者也发现了假冒伪劣防水材料的踪迹。一位店主在介绍自己店内的防水卷材时坦言,几款低价的卷材就是劣质产品,用手触摸十分坚硬,无需用力就能被撕破。而当记者问起劣质卷材的来源时,店主则表示他有相应渠道。


由于造假成本低、技术难度不高,在市场上也存在着大量假冒伪劣防水涂料。在街边小型建材商店,甚至一些网店中都不难寻找到“作坊式”企业仿冒的防水涂料的流通踪迹。


而这些假冒伪劣防水材料充斥市场,不但直接导致了防水功能的丧失、建筑渗漏情况的加剧,对建筑寿命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更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根据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的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处理消费者投诉138.18万件,办结率达90.9%;调解成功97.08万件,同比增长23.7%;涉及争议金额33.53亿元,同比增长23.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16亿元,同比增长20.3%。涉及质量问题投诉35.16万件、合同问题投诉27.38万件、售后服务投诉18.22万件,合计占已处理投诉总量的53.1%。


其中,家居家装类投诉量持续增长,装饰装修服务投诉占比逐年扩大。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家居家装类投诉 9.34万件,同比增长35.7%,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5.1个百分点。其中,装修建材类投诉最多,共4.25万件,占家居家装受理投诉量的45.6%;其次是家具类投诉,共3.59万件,占比为38.4%;装饰装修服务类投诉1.50万件,占比为16.0%。


从投诉问题看,质量、合同和售后服务问题是家居家装类投诉的焦点,投诉量分别占32.8%、27.7%和19.1%,共占79.6%。家居家装类投诉主要内容为:家具和装修材料假冒、劣质、货不对板、有异味,装饰装修服务中墙面不平、地板开裂、水管漏水,装修公司未按约定工期完工、实际价格与合同不符,商家拒绝履行家具或装修材料保修义务等。


从投诉以及解决情况相关数据来看,近年来,消费者也学会留存证据,选择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忍气吞声。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曾有一家防水材料企业的品牌,由于被严重假冒,自己生产的产品销量只有假冒产品的两成,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五六年时间,致使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境地。而该企业曾经是当年中国三大防水材料品牌之一,还曾获得过国家银质奖。因被假冒,李鬼几乎把李逵逼死。


如果防水行业内充斥假冒伪劣产品的状态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但建筑渗漏问题会越发严重,防水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假冒伪劣产品挤压优质产品空间,致使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而制假贩假的企业则发展“欣欣向荣”,行业非但不能向新向好,甚至可能出现退步,转型发展就变成了无稽之谈。未来防水行业若想持续发展,对待假冒伪劣必须绝不姑息。


可以说,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打击假冒伪劣,提升质量水平越发重视。《“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明确提出探索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增强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震慑力。明确地方政府对本地打击假冒伪劣工作的领导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和奖惩约束。


而“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更是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可见“质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高质量生产是为了高品质消费。实现更有质量的消费增长,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意味着幸福感不断增强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对于生产者、经营者来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对于国家来说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打击假冒伪劣,毫无疑问,将对提高发展质量起重要作用。


虽然“质检利剑”以及工商管理部门的行动在打击制假贩假、无证生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部分造假人员十分狡猾,将生产窝点安置在城乡结合部,或是村中民宅,不办理任何证照,且生产与仓储不在同一地点。通过这种方式,给企业打假和有关部门增加查处难度,同时达到规避行政和刑事处罚的目的。这也使得查抄后时常因为相关产品生产、销售的金额调查、查证困难而草草以行政处罚收场。由于主谋没有得到严厉惩罚,依旧肆无忌惮进行制假贩假,假冒伪劣产品依旧在市场上横行。


因此,要想让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更顺利的进行,就必须要建立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特别是多次违法的惩处力度,增加制假贩假违法成本,让制假贩假者恐惧,才能根本上解决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质量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对如何解决制假贩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在适当时机启动对有关制售假的刑法修改,降低制售假入刑门槛,推动制假行为直接入刑,并加大对制售假人员的经济惩罚等。


全国政协委员朱新力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确立法律的威慑力,借鉴治理酒驾的成功经验,确立严刑峻法的打假模式,如设立更高的惩罚性赔偿措施,以经营额为计算基准,实现“一次造假、终身负债”的经济制裁。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呼吁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建议加大对假货源头的治理,降低制售假入刑门槛,共同推动制假行为直接入刑。


行业协会也应对制假贩假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进行举报和处置。防水企业一方面要坚守底线,绝不制假贩假;另一方面打假行动也不能停下脚步。企业工作人员对于自家产品的情况最为了解,能够较快的分辨出正品和假冒伪劣产品间的区别,及时地发现制假贩假的线索,上报给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有的放矢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企业在市场上的口碑与形象。


防水行业虽然不大,但却涉及千家万户,打击假冒伪劣工作应当始终进行。作为防水行业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杜绝制假贩假,势在必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